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三七:红土生出“金不换”
来源: |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发布时间: 2025-01-24 | 1570 次浏览 | 分享到:


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既能安神又能提神
三七:红土生出“金不换”

秦孔云承包的三七种植大田,三七正在茁壮成长,可以看出明显的坡度。记者 王美华摄

秦孔云挖出一棵三七,讲说他的种植门道。张 麟摄

近距离观察三七种子,确实和人参种子很像。记者 王美华摄

文山三七综合交易市场,有客户边直播边交易。记者 熊 建摄

更多精彩扫码观看

一个是“止血英豪”,一个是“补气巨头”;一个扎根于红土,一个脱胎自黑土;一个人称“金不换”,一个众誉“百草王”——这就是三七和人参。

古人云:“北人参,南三七。”远隔千山万水的两种“明星道地药材”,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际上同为五加科人参属草本植物,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亲兄弟”。不同于能大补元气的人参,三七功效主打一个“血”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称其“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能治一切血病”。国人很熟悉的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就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

有意思的是,三七既能止血定痛,又能活血化瘀;既可安神助眠,又可提神醒脑。南辕北辙的功效,居然集于三七一身。它为什么有如此特点?还有哪些神通?不久前,本报记者来到三七的道地产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进行调研,为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小七农”有底气

文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山水秀丽、物产丰富。在浩荡隐秘的山脉中,生长着一种“春苗如翠,秋实似火”的神草——三七。

为了看到大面积种植的三七,记者驱车进山。先走水泥路,再换越野车走泥土路。在仅容一车通行的路上颠簸了半天,终于来到砚山县新寨三七种植基地。在群山环抱中,走进成片的黑色遮阳网,可以看到,种植在二三十度斜坡上的三七,正茁壮生长。

这片大田是秦孔云承包的。种植三七的农户大多自称“七农”。秦孔云的微信名就是“小七农”。别看岁数不大,1989年生人,皮肤黝黑、面相憨厚的秦孔云很熟悉三七的种植门道。

“三七之所以得名三七,有多种说法。”秦孔云说,一种和三七的植株形态有关,三七播种后3至7年内会长出3个叶柄、每个叶柄生有7个叶片,所以得名“三七”;还有一种是,三七三分喜阳、七分喜阴。

谈起三七种植,秦孔云就停不下了。据他介绍,三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喜欢充足的漫射光照,即光照少了不行,但又不能强光直射,需要搭建遮阳网;种植三七得起垄,这样在雨季时,有助于及时排出雨水,防止积水导致根腐;三七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要在垄面上铺松针,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抑制杂草生长。如此精心地栽培至少3年,方能收获。

“这片三七明年就可以收了。”秦孔云说,他现在最关注明年的三七价格。不了解内情的人很难想象,这位种植户有多大的魄力——他承包种植了260亩三七,光是成本投入就有大约780万元。“700多套灌溉设备、人工、各项投入等折合下来,一亩的成本大概在2.8万元到3万元。”秦孔云说,“这让我格外关注三七的产量和品质,不能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