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来源:《绿色党建》微信公众号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1-01-20 | 13516 次浏览 | 分享到:

  3.以“维护改进国际秩序”破解“要怎么干”的路径选择问题

  “维护改进国际秩序,而不是‘替代’谁的制度”, 是2019年4 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主题座谈会上,我国代表主旨发言强调首先要把握的习近平重要外交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国际法正是实践这一共识的重要载体。从17世纪中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平等和主权原则以来,国际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积累了一定数量国际公认的公知与公理,以国际组织、国际条约为载体的国际法体系不断完善,为处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原则。

  秉承“维护改进国际秩序,而不是‘替代’谁的制度”的思路,履行荒漠化公约的路径选择上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革命”论即推倒重来,以搞出一个替代荒漠化公约的新的国际平台,特别是要警惕西方发达国家打着全球环境公约的旗号大肆推行所谓西方生态理念优先论。

  诚然,荒漠化公约面临发达国家捐资意愿不足的现实窘境,但按照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这也说明了该公约历经多年栉风沐雨,已然成为发展中国家制约大国在全球生态领域为所欲为,容纳小国弱国有效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积极维护自身国际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正因如此才触及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痛点,出现了后者不愿捐也不想捐的局面。如果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去辩证地分析深层次原因,而是基于表面的问题去主张“革了荒漠化公约的命”,那是因噎废食、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坚持维护改进、自我改良的工作方法,倡导公约问题在公约框架中解决的发展路径,在“怎么干”问题上凝聚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把公约干成、干好,而非干没、干倒。

  4.以“承担应有责任”破解我国在全球荒漠化治理舞台的作用发挥问题

  “承担应有责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外交实践最重要的方向性指导之一。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中外学界普遍认为,中国雄心很大,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意识很强。而相应的外交操作则是“基于实用主义基础上的积极进取”,是把邓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在新时代进行新的塑造。具体到我国在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应秉持“主动推动”(相对积极)而非“乐见其成”(相对消极)的原则,牢记履约初心,不忘缔约国的使命,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切实将治理经验和技术与有需要的兄弟国家进行共鉴共享,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履约大计的共商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