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我国荒漠化履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最接地气”的治理经验与解决方案。荒漠化号称“地球癌症”,其破坏性不容小觑。事实上,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土地荒漠化与沙化导致粮食减产,沙尘暴给生产生活带来实际困难、给区域发展带来重大阻碍,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这些现实问题使得荒漠化相对其他环境问题,更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视。而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也因“接地气、有实效、可复制、易推广”,能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而获得青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应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国家林草局(原国家林业局)先后三次争取在我国召开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2017年9月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大会历时两周,成果丰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联合国环境公约的缔约方大会,我国也当选成为荒漠化公约的主席国。会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与时任国务院汪洋副总理的主旨演讲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出了中国方案;通过安排考察参观等东道国活动,有效体现了中国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硬道理与软实力”,19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叹服我国将荒漠化土地由黄变绿的神奇经验,表示“答案就在中国”。就这样,我国用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还管用”的荒漠化防治事实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智慧性与实用性,在全球绿色发展史上镌刻了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里程碑。
近年来,特别是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不遗余力帮助同受荒漠化危害的发展中国家增强治理能力,打牢发展基础,共同走上生态良好、社会进步的绿色发展之路,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 2019 年荒漠化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感谢中国团队出色完成了2017-2019 年两年的主席工作,称中国的履约工作增强了国际社会的凝聚力;亚洲区域代表赞扬中国将荒漠化公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非洲区域代表则称中国履行公约主席国职责的过程,给全球防治荒漠化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2019年,我国西藏自治区原林业厅厅长云丹喜获荒漠化公约土地生命奖;我国荒漠化防治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有关工作,被收录进《全球土地展望》及我国在联合国的主导进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荒漠化防治履约与国际合作服务我国外交大局的作用凸显,被外交部评价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