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在树种培育上进行技术创新,林场还注重森林安全体系建设的“智能化”。
“我们正在开发集保护、利用与管理于一体的林场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统,搭建塞罕坝大数据中心等,开展‘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作为一名从基层干起的80后务林人,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于士涛微笑着说,新时代的二次创业要将现代科技手段与林场建设管理“联姻”,全面加强智慧林场建设,为林场装上“智慧大脑”。
调研组行至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只见正中央摆放着塞罕坝森林防火的物理实景沙盘,沙盘正前方是一个覆盖整面墙壁的显示大屏,这就是“电子沙盘”,通过雷达、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实时显示林场情况,科技味儿十足。最里层是操控室,3名工作人员正在监测着森林防火情况。
智能化、精准化、实时化已经成为林场防火的必然要求。塞罕坝森林消防大队副队长段崇岩向调研组介绍,通过“天空地一体化”24小时监测体系,消防大队优化了林场防火资源,打造了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资源管护体系。日常工作中,天空地三方同步作业,无人机、雷达、卫星等实时监控,配合“望海楼”专门人员巡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中心反馈。
小小App汇聚大能量,“行走的地图”为森林防火时刻护航。
只见段崇岩拿出手机,进入“巡护终端”小程序。他边展示边介绍,小程序可以实时记录地面巡护人员的运行轨迹,将电子眼无法观测的死角盲区全部通过地面巡护员上传到系统。一旦发现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即时上报,同时通过小程序快速找到取水点,联系附近巡护人员,做到实时监测、精准定位、及时处理,为森林安全筑牢防火墙。
森林病虫害防治也是一道难题。塞罕坝是人工林场,林相整齐、开发方便,但也存在生物多样性较低、易发病虫害等缺点。
针对这一短板,林场除采取人工喷烟、无人机直升机飞防防治有害生物之外,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了远程监控与指挥系统,开展有害生物调查监测和疫源疫病监测。塞罕坝林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永东介绍,林场正在探索借助技术手段集成各方面资源,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护等汇聚成全场资源管控“一张图”,实现资源的集中化统筹,提升林场资源管理效率。
接力奋斗续写绿色奇迹
塞罕坝精神中的“绿色发展”四字,是塞罕坝人的不懈追求。要让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延续下去,必须实现绿色发展。
调研组来到塞罕坝碳汇办公区,工作人员正在认真记录着林场碳汇交易情况,一笔笔交易记录显示着森林碳汇如何转化为促进地区发展和百姓致富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