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内蒙古实践”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 发布时间: 2023-06-27 | 7566 次浏览 | 分享到:

越南《人民报》摄影记者阮胡君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越南也有沙漠,我们希望在越南国内宣传这次参访中看到的治沙技术,让越南学习中国成功的治沙经验。”

让上述中外记者感慨不已的是,如今的库布其沙漠已经步入了“新能源”赛道。

记者从杭锦旗政府获悉,当前,在这片沙漠上正有序推进建设蒙西基地库布其2GW光伏治沙项目,这也是中国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实施的首批1亿千瓦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之一。

该项目建成后可修复治理沙漠10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同时光伏间种植的高品质饲草可供应当地发展现代农牧业,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鄂尔多斯市政府官方消息显示,2012年以来,该市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1800多万亩,取得治沙科技创新成果290多项,实现荒沙“双减少”和增绿“双提高”,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称号。

在荒漠化治理征程中,鄂尔多斯还将打造世界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样板区提上议事日程。

“到2025年,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分别超过70%和25%,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30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荒漠化防治取得重大进展,空气优良天数居全国前列。”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汇良表示。

杜汇良称,下一步,该市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国际样板。

荒漠化治理下的内蒙古

“一年一场风,风吹石头跑。”曾是中国第八大沙漠--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的生动写照,但如今这片沙漠,却在乳业、新能源等领域中不断掘金。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获悉,在国家相继启动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治理下,当地的沙漠治理取得了很大成就。

官方资料显示,此前因受沙漠侵袭,当地原来的森林覆盖率不到5%,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7%以上。一些企业从沙漠里发掘出肉苁蓉等产业,还引进了光伏发电等产业。一家乳业企业,还在该沙漠种植了22万亩有机草场,并建成23座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牧场,里面的9万多头奶牛堪称目前中国“最纯净的奶牛”。

李栋是磴口县宣传部副部长,此前,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在黄河水的“滋润”下,这里的老乡们沙里淘金,“淘”出了中国名贵药材肉苁蓉。

位于黄河故道的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随着肉苁蓉的出现,当地老乡们幽默地表示,这是我们的“绿色银行”。

51岁的魏均告诉记者,20年前,他在治理沙漠过程中发现了种植肉苁蓉的可行性,并在2007年在沙漠上实现了肉苁蓉规模化种植。

魏均表示,肉苁蓉的开发前景极广,目前他在磴口县工业园区已建成年加工中蒙药材及中药饮片6000吨GMP加工厂,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他远期的目标是,“逐渐实现以肉苁蓉为引领的中蒙药产业。”

来自巴彦淖尔市政府的消息显示,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该市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改善了农田小气侯,保障了河套灌区粮食稳产高产,灌区杭锦后旗、磴口县、临河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

内蒙古是中国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以及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四大沙地。

来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消息显示,该旗境内的浑善达克沙地,近5年以来治理面积达到88.04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林业工程47.8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工程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万亩、森林抚育7.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8.93万亩、植被恢复6.27万亩、“蚂蚁森林”公益造林4.28万亩、防沙治沙综合示范项目0.56万亩。

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的通辽市,是中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沙危害严重,曾是全国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之一。

6月11日,记者从通辽市政府了解到,作为中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地级示范市的通辽市,该市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2566.7万亩,为构筑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期间,该市将重点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等项目,稳步发展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建经济林基地55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肇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3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内蒙古累计完成营造林1.27亿亩、种草2.89亿亩、防沙治沙1.25亿亩,内蒙古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提高,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荒漠化治理背景下,内蒙古如何持续久久为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学术带头人卢琦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防治荒漠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荒漠化至今仍是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和发展瓶颈,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他看来,全球荒漠化治理有“四味良药”——制定公约议定书,统一全球履约和守约“度量衡”;构建全球观测网,遥看旱地变化方寸间;编制全球自然沙漠(遗产)名录,为后代留下一片原生沙海;启动“全球治理”行动,力争实现2030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