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内蒙古实践”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 发布时间: 2023-06-27 | 7568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今,生物质颗粒厂已配备各类生产设备32台,年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万吨。”刘二飞告诉记者,如今乌兰什巴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200万元。通过循环利用,盘活资源,该村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的新型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之路。

李峰是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国有林场的负责人,他回忆说,20世纪70年代,地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腹地的该林场一度出现沙进人退现象,为了改变生活环境,几代林场人最终找到了飞播种树、种草等治沙新路。

“现在这里的70万亩林场,几乎都披上了绿装。”李峰表示,在愚公精神的代代传承之中,该林场已发展了经济林试验示范项目种植920亩,以此来助力乡村振兴。

第七大沙漠里的“奋斗”身影

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一代代治沙人治理库布其沙漠的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公里,王文彪则是这批治沙人最出名的一位。

曾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的地球卫士奖“终身成就奖”的王文彪承认,他最初治沙是有功利性的,“就是为了保住盐厂不被流沙侵蚀,但此后的治沙历程,则逐渐有了家国情怀。”

64岁的王文彪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人,他的家乡处于库布其沙漠腹部,这里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王文彪很早就尝试了“大风起兮沙飞扬”的滋味。

2013年,王文彪在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现场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话时谈及,1988年,他去杭锦旗盐海子盐厂做厂长,提出要治沙的时候,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他的母亲。

“这事你不能做,人家几代人没有做成,谁也不敢治沙,你怎么就敢治沙。”王文彪介绍,在母亲那代人看来,要治沙是疯子才会做的事。

或许是命运使然,此后王文彪不仅通过治沙拯救了盐海子盐厂,还组建了治沙企业--亿利集团。

在库布其沙漠躬耕30多年的王文彪,如今最自豪的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与当地农牧民,合力把曾经的“死亡之海”变成经济绿洲,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改变了沙漠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是敖特更花在库布其沙漠中治沙多年的真实写照。

今年46岁的敖特更花,是鄂尔多斯杭锦旗治沙民工连队队长,因治沙出色,当地人都习惯叫她“花姐”。过去10余年间,她带领工友,在库布其沙漠绿化了3万亩荒漠化土地,成活率达90%以上。

敖特更花出生在库布其沙漠深处,很小的时候,她就感受到了家乡没有路没有电的窘迫,她曾直言“恨透了家乡”。

2007年,敖特更花成了当地治沙民工连队队长。她带着20多名工人种树,除去日常花销和支付给工人的劳务费,她每年能有近15万元的收入。

她曾幽默地说,“种树不仅种出了经验,也种出了‘金子’。”“在沙漠里发展,也要走‘公司+农户’的规模化、市场化道路。”

6月11日,敖特更花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她通过承包亿利集团的荒漠化治理输出项目,先后带领工友赴新疆、西藏等地从事绿化工作。

内蒙古经济学家盖志毅表示,如今,库布其沙漠1/3的面积得到治理,不仅为绿色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还为国际社会治理沙漠提供了中国经验。这一奇迹,离不开包括敖特更花在内的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奋斗。

图为乌审旗民众治沙群像。 李爱平 摄

生力军、“国际范”与新赛道

在鄂尔多斯杭锦旗,一批批“90后”青年,正在成为库布其沙漠治理的生力军。

2014年入职当地治沙企业的李挺介绍,过去8年来,他在沙漠中,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自我价值。

他先后参与了库布其治沙耐寒耐旱耐盐碱种质资源研发,配合团队提升完善中国西北地区库布其种质资源库建设和提升,开发和研究了100个沙旱生植物的组培、试验和大田种植等。

作为治沙企业中的第一个“90后”沙漠专家,李挺曾先后奋战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西藏那曲等地,陆续实施了100多万亩沙地的基础调查和测绘工作。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过往的几年间,自己最大的收获在于,结束了西藏那曲“史上无树”的历史,如今小鸟也飞进了那曲树林。

从“死亡之海”变身“经济绿洲”的库布其,在过去30年间,一直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13)在鄂尔多斯召开。大会达成的《鄂尔多斯宣言》明确提出:推广政府、私营部门和当地社区三方合作模式,提供经济和生态服务,使企业和受土地退化和贫穷影响的当地农户能够分享成果。鄂尔多斯库布其的“沙漠绿色经济”就是此类合作的成果体现。

彼时,鄂尔多斯官方对外给出的信息是: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其治理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巴黎气候大会称之为‘中国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内蒙古官方推出的“库布其模式”已先后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西藏那曲、张北坝上等生态脆弱地区,助力当地修复生态环境。

近日,在内蒙古举行的“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中外记者联合采风体验活动中,来自日本的记者点赞库布其沙漠治理说:“牧民在沙漠中用水冲沙柳植树的场景,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