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通过人员进出自由、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保护知识产权、提升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定向招商+精准支持,吸引国内外领先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研发机构、生产企业落户海南。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吸引森林碳汇、海洋碳汇的研发机构落地海南,开展森林碳汇和海洋碳汇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的重大课题攻关。对接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知识产权注册“快捷绿色通道”,在海南试点建设自贸港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将海南打造为国外知识产权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有利于吸引国际高端要素在海南聚集。
2、发挥“碳汇交易”和“碳排放积分”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国内外产业聚集。
学习国际先进碳汇交易体系和标准,试点出台适用于海南的“碳汇”交易制度。碳排放配额发放可按照“存量免费、增量收费”的原则,即存量碳排放产能免费发放配额,新增产能的碳排放按照一定比例和价格,发放有偿配额,企业根据需要在碳汇市场购买。这样既可以不增加原来企业的成本,防止企业产生抵触情绪,又能控制碳排放较快增长,鼓励企业新增产能使用节能减排工艺。
在交通运输领域,逐步实施“碳排放积分制”。无法达标的汽车制造商和运输企业,向新能源车生产和运营企业购买一定碳排放积分弥补差额,从而实现用经济手段激励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在海南聚集。
3、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实体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碳汇交易市场。
在海南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申请成为绿色金融试验区。发展绿色信贷,建立符合绿色产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与监管考核制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开展集体林权抵押、环保技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探索开展排污权和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企业的收费权质押融资创新业务,推动绿色资产证券化。建立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交易制度。依托海南面向两洋的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打造以制造企业碳汇配额为基础、森林碳汇为重点、海洋碳汇为战略方向,服务东盟区域性市场的国际碳汇交易中心。
4、研究出台《海南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和GEP(绿色GDP)核算体系。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80多个低碳试点城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5年前达峰的有42个。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应尽快研究出台《海南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以行动方案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可率先在碳排放量较少的三亚及中部五个市县,实施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应用推广积累案例。加大对市县和园区单位GDP能耗的考核与约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出台GEP核算体系与考核体系,用价值实现做激励、用GEP考核为鞭策,指导市县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