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一文读懂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内容
来源:公益时报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5-03-07 | 1455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需要引起重视的工作定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报告: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说明:报告中关于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的直接描述,与2024政府工作报告的描述是一致的,说明了政策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一工作是作为十大任务第十项“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之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部分。这一安排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致,而在2023年及以前一般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


连续两年被置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之下,说明这并不是偶然性的安排,并且有可能变成长期认知。对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来说,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取向;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本身不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否则必将成为严格监管的对象。


三、需要及时调整的关注重点:从物质丰富到心理健康


报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科教兴国)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治理)


说明:与2024政府工作报告相比,2025政府工作报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202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5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更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2024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心理方面的表述,而2025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工作内容——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更提到了目标和价值取向——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上述变化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社会面临着心理问题的挑战。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的情况下,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都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毋庸置疑,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近年来在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更偏向于物质帮扶,从硬件角度解决社会问题,在心理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参与儿童心理服务提供了依据。


与此同时,不以心理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同样也需要关注心理,并且将相关内容纳入到项目中——只要是做人的工作,特别是困境人群,其困境从来不是仅靠物质的改善来改变的,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