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守护好北疆“绿色长城”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 发布时间: 2023-07-24 | 4292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在沙漠中治沙,在河套平原上植树造林,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
守护好北疆“绿色长城”

王永伟在管护树木。本报记者 张 枨摄

孙旭宏在密切监测水量信息。本报记者 张 枨摄

杨波在使用定位仪器标记封育区节点。本报记者 张 枨摄

杜维伦在运送稻草,准备制作草方格。受访者供图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河套灌区。新华社记者 彭 源摄

跟随九曲黄河,走进位于祖国北疆、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内蒙古巴彦淖尔。这里既有绵延不绝的阴山山脉,也有树木高耸的“三北”防护林;既有沃野千里的河套灌区,也有天蓝湖碧的乌梁素海;既有辽阔苍茫的乌拉特草原,也有黄沙无言的乌兰布和沙漠;这里既蕴藏着集山水林田湖草沙于一体的绿色奇迹,也担负着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

日前,记者来到巴彦淖尔,采访了数名在当地不同岗位上守护绿色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人在乌兰布和沙漠中治沙管护,有人在河套平原上植树造林,有人则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坚守一方。凭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奉献着青春力量。

“我的工作就是要保障这些固沙工程按技术标准做到位”

6月中旬,从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县城出发,目之所及,并未见到想象中的漫天飞沙,而是大片大片的绿色,有梭梭、花棒、柠条和杨柴……各类植物一簇簇、一丛丛,镶嵌于黄沙之中。

“过去磴口县县城西边就是大片大片的沙地,如今即便向西走20多公里,也看不到一处明沙。”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工作人员杨波告诉记者。

出生于1985年的杨波,是土生土长的磴口人。在他记忆中,小时候的天似乎都是黄的,三天一大风,黄沙到处舞,大量黄沙堆积在土坯房后,有时甚至不用梯子,便能踩着沙子走上房顶。

为此,大学时期他学习了园林专业,希望能对家乡有所贡献。2007年,杨波进入磴口县林草系统工作,起初主要从事固沙工程的质量把关与监管。“随着国家对防沙治沙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治沙之中,我的工作就是要保障这些固沙工程按技术标准做到位。”杨波走到一大片草方格固沙带旁,告诉记者,“柴草要压入沙内多深、露出地面多少距离等都是有标准的。如果技术把关不到位,草方格的保存时效就会大大缩短。”

2010年,当地开展封育工程,对开展飞播治理的沙漠区域进行封育自然恢复。杨波和同事们需要手持定位仪器,在沙漠中徒步行进,对封育区节点进行标记,后期施工队伍会根据标记搭建围栏进行封育。沙漠里行走十分不便,遇到沙丘只能翻越,夜晚照明靠手电和月光,“在沙漠里全靠定位仪辨识方向,否则很容易迷路,我们一般得忙活到晚上七八点,我最晚一次到晚上10点才走出沙漠,一年得有半年在沙漠里。”杨波笑道,这些工作他一干就是七八年。

2018年后,杨波除了参与日常的治沙技术指导以及办公室工作外,更多的重心转移到了协调管护工作上。“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我们中心范围内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6.6万亩,一定要把这些树管好、抚育好。”杨波说。

2020年,当地一家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的企业,超越其承包范围拉沙取土破坏植被。管护人员发现后报告给管护中心,杨波立刻赶到现场,用定位仪标记坐标确定破坏范围,并拍照记录。“沙漠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裸露的沙丘,极可能发展为可移动沙丘。”杨波说,随后他们向相关执法机构报案,督促涉事企业恢复植被,“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管护力度,保护好我们的防沙林。”

说话间,驱车前行已20多公里,记者来到了刘拐沙头,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在此“握手”。刘拐沙头管护站周边,铺满了大片大片的草方格,梭梭在其中茁壮生长。在这里,记者遇到了29岁的管护队副队长杜维伦,他已在这里工作了9年。

管护站几名管护员共同负责19万亩梭梭林的管护,每天杜维伦都要开车巡护四五趟,查看是否有林木被破坏、是否有违规拉沙取土、是否出现火情或病虫害等,一天就要巡护五六十公里。“每年春秋防火季巡护尤其重要,我们要沿公路不停巡视,杜绝有人吸烟、烧烤、扔垃圾等,沙漠里长出这些梭梭不容易啊。”杜维伦说。

管护站后,有一座高达20多米的铁制瞭望塔,从远处看,瞭望塔似乎并不高,可当记者跟随杜维伦攀登狭窄的扶梯走到一半时,呼啸的北风,高耸的塔身,令记者有些却步,不敢再往上走。

而杜维伦每天只要一有时间便会上塔瞭望,拿起望远镜观察情况,“每天爬上爬下也不觉得怕,早习惯了,看到前人栽种的梭梭越长越好,心里就越高兴,也促使我要更好地保护这片土地。”杜维伦在塔上指着不远处告诉记者,“这一大片就是我们今年新栽种的梭梭林。”除了日常管护,今年杜维伦还和所有管护人员一起栽种了600多亩的梭梭、花棒和沙拐枣。

如今,经过几十年来持之以恒的生态治理,乌兰布和沙漠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我想继续坚守在这里,守好这些梭梭,让乌兰布和沙漠绿起来。”杜维伦说。

“看着这些树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

行车驶出京藏高速出口,来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郊,映入眼帘的便是天蓝水碧的临河镜湖湿地公园,阳光洒在水面如镜的镜湖之上,波光粼粼,两岸树木茂盛,游人穿行其间、嬉戏玩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