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建设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
来源:《瞭望》 |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 发布时间: 2023-07-19 | 57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重点项目带动下,各地因地制宜,以年均10万至20万亩的速度持续推进基地建设,进度普遍快于一般工程建设区。

呼伦贝尔沙地平均植被覆盖度已达到68.27%;辽宁、内蒙古600公里省界上筑起了一片片、一道道绿色屏障,阻挡了科尔沁沙地南侵;黑龙江西部农田林网化程度达75%以上,基本建成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陕西榆林市在毛乌素沙地建成总面积达190多万亩的樟子松林海,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轴线,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廊,陕北绿色生态屏障已初具规模。

“据‘三北’五期工程评估结果显示,重点项目完成营造林面积占完成营造林面积的42.04%,且营造林质量明显好于一般造林,对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起到显著示范效果。”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副局长张良介绍。

目前,国家林草局正在围绕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加紧筹备“三北”工程六期工程规划,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分解任务、细化措施。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局长冯德乾说,三北局将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具体抓好系统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科学治沙等工作,推动新时代“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2018 年 7 月 16 日摄) 王鹏摄 / 本刊

科学治沙:以水定绿永续发展

夏日炎炎,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近70万亩流动沙丘被巨大的“绿网”锁住。工人们扛着铁锹和稻草正在“打补丁”,在造林未成活区域重新扎下一个个草方格,等待一场透雨,即可抢墒播种。已治理的区域,成片的柠条舒展灰绿色的枝条,被称为“沙漠姑娘”的花棒绽放着紫红的花朵。

白芨滩极为干旱,年降雨量仅160毫米左右。“科学治沙探路人”王有德将草方格称为治沙“主力军”。“我们改变了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被动治沙模式,探索采用草方格固沙、三季造林、主抓雨季造林的模式,全靠雨养,当年成活率能达到75%以上。”他说。

“种活一棵树比养个娃还难。”这句在沙区广为流传的话,反映了防沙治沙最现实的困境。“三北”工程区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条件严酷。造林绿化任务越艰巨,对科学绿化的要求越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对沙漠的认识日益深入,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三北”工程将“水资源承载力”摆在越来越关键的位置,深入践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宜荒则荒,加大封育和飞播造林比重,推动防沙治沙工作从粗放式逐步迈向精细化。

——以水定绿,精准治沙。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在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首次明确提出树立“精准治沙”理念,其核心是——量水而行、以水定林、林水平衡。同年,“三北”工程启动30个精准治沙项目,根据不同地区沙化特点、治理难易程度和水资源禀赋,精准选择植被恢复方式和造林密度。

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包围的“中国沙乡”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是全国精准治沙县。在多年治沙基础上,民勤县正在向大自然学习如何治沙。

在距离县城20公里的西大河小井子区域,草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稻草集束直立式沙障、尼龙网沙障等,间隔多行交错排列。研究员们逐一测量沙障宽度、高度后,按当地水资源等条件,栽下梭梭、毛条、沙拐枣等树种。

这是民勤县“近自然仿生学原理”行带格局低盖度造林与五带一中心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现场。民勤县勤锋林业实验站林业工程师许芳荣介绍,他们开展多种沙障模式对比研究,将不同树种以不同行距栽下。“经过试验和观察发现,在低覆盖度行带式配置模式下的固沙林,与当地的自然植被状态接近,与均匀配置的片林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许芳荣说。

——量水而行,科研先行。随着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一些地区林水矛盾愈加凸显,未治理的区域造林难度很大,难啃的“硬骨头”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区,亟需更科学地破解“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等问题。

2019年,国家林草局启动了“三北”工程建设水资源承载力与林草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项目,对“三北”工程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扫描”,分析植被生长与生态需水关系,提出了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辅助人工补水、发展雨养林草植被的技术路线,为“三北”不同区域提出“适水性”林草植被建设技术方案。

2022年,国家林草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三北”工程科学绿化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科学绿化示范样板;到2035年,“三北”工程科学绿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确定了20个“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编制了《三北工程县域科学绿化技术指南》,以县域为单元探索统筹“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科学开展绿化的新路。

作为“三北”工程首批科学绿化试点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对全县宜造林绿化空间“摸家底”,将可造林精准划分为最小单位(小班)2689个共83万亩。

“我们把每一个小班的水、土、气、生条件调查清楚,制定低密度造林治理模式,维持植被长期稳定生长。”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局长王志国说,“我们希望,未来栽下的每一棵树、种下的每一棵草,都能够与生态系统自然规律实现更精准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