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锤树开花。汤洁摄
秤锤树结果。汤洁摄
秤锤树种子。汤洁摄
“就像我们为了防止某些重要文件的丢失,把它们备份到云盘,生态备份也是一样的道理。”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郑爱春向记者解释生态备份的概念,“我们不仅对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濒危物种进行了就地保护,还在保证物种不发生变异的前提下通过对濒危物种繁殖进程的干预,对其进行多次的‘复制粘贴’,力保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
其中,最令林业站“护林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秤锤树的生态备份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这种一度被认为已然销声匿迹的珍稀树种开始重焕生机,补上了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记者走进老山深处,通过跟踪秤锤树的生态备份过程,感受老山独特的生态“版权”保护工作。
南京“名片”秤锤树一度缺席老山
历史上,南京是秤锤树标本的首次采集地。1928年,中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根据被采集到的植物标本,建立了新属——秤锤树属。秤锤树属也成为中国植物学家发表并命名的第一个新种属,在我国植物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在其后的80年间,我国各地也陆续发现了另外8种秤锤树种,都在南京秤锤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前缀的方式加以区分命名,如四川乐山的肉果秤锤树、浙江建德的细果秤锤树。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极具生态人文价值的物种于上世纪末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濒危植物,老山的秤锤树更是因为长期不见踪迹而被认为已经灭绝。
“别看秤锤树的种子小,它的果皮厚着呢,得在特定湿度下历经2年-3年才能勉强发芽,条件苛刻得很,”郑爱春指向远处一片荒废的房屋说道,“以前这一带都有人住,居民经常把秤锤树砍了当柴烧,再加上老山自身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秤锤树自身生长缓慢,分布狭窄,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受阻,自我更新能力一般,使得秤锤树在这一带几乎销声匿迹。”
如何保护并再一次擦亮这张“生态名片”,是摆在老山生态保护工作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树种保护与物种基因“备份”相结合
虽然在对老山的物种排查工作中,浦口生态环境局和农林局等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秤锤树,但也迟迟没有结果。直至2016年,野生秤锤树再一次在老山星甸杜仲林场“惊喜”现身。
“这一片区位于老山深处,人迹罕至,自然环境基本未受影响,这大概就是秤锤树能够在这里生存的原因。”浦口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就地保护工作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