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变革: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引发人类社会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整个20世纪,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现在,地球的总人口超过80亿,如果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仍然沿用过去工业文明的老路,那么再有几个地球都是不够消耗的。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标识性概念给出了清晰答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突破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将人与自然对立的认知局限,阐释了生态兴衰与文明演替的关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将地球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从一国、一地扩展到全世界、全人类,以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激发了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参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团结世界各国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促进世界各国凝聚“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国际共识,携手推进国际环境合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识性概念不仅展现了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为民的价值追求,还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层面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全球生态治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间软实力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竞争同样不可忽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亟须全面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点,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