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中国地图,青海的关键意义一目了然:这里坐拥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其浩瀚水域调节区域气候、滋养周边生灵;“中华水塔”三江源,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输出巨量优质水源,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巍峨的祁连山脉横亘其中,不仅是阻挡风沙、涵养水源的生态长城,还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所。
青海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国家公园筑屏障
青海生态资源类型丰富,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俱全,既是“中华水塔”更是“生命之源”。
近年来,青海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切嘱托,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在担当作为中提质增优,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国家公园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尤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态文明改革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探索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三江源样本”,是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典范的具体实践。
如今,青海稳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三个国家公园建设,国家批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步入规范化建设新时期,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准备全面就绪。
此外,青海在全国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拟建各类自然保护地共7类83处,国家公园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西宁国家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玉树隆宝滩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曲麻莱德曲源、泽库泽曲和乌兰都兰湖首批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新认定13处小微湿地。
今年,青海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编制“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纲要,健全三江源“中华水塔”保护支持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加力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构建权责清晰、协同联动的工作制度体系,规范开展经营性服务,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如今的青海,正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让每片草场都有守护者,每条江河都有责任人,用制度创新守护“地球第三极”的生态原真性,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生动诠释着“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青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