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守护“中华水塔” 书写绿色答卷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绿促会 | 发布时间: 2025-03-07 | 694 次浏览 | 分享到:

绿水青山生金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青海,这句话更加具象化了。

祁连山,皑皑白雪覆于峰巅,山间葱郁林木绵延,游客慕景而来,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繁荣发展,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青海湖,澄澈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周边广袤的草原水草丰美,大量候鸟栖息,围绕青海湖展开的观鸟活动、骑行环湖游等,让这片绿水青山孕育出无尽的经济价值。

三江源国家公园,“一户一岗”政策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紧密相连,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守护江河湖泊,从传统放牧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实现了从“靠山水吃山水”到“为山水护山水”的华丽转身。

金山银山不易,绿水青山又何尝不是。绿水青山的背后是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国之大者”,一代接一代接续奋斗的结果。

西宁南北山绿化建设持续36年,成为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祉。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2年,才有了如今“一江清水向东流”盛景。

青海湖裸鲤经历6次禁捕,保护20多年,“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

……

无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直是青海一以贯之的基调,青海生态保护的力度只会不断加强。

回顾过去一年,青海深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新增国土绿化41.6万公顷、防沙治沙9.93万公顷、草地修复治理31.3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8平方公里,林草综合植被盖度达60%以上,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7.4%,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缩减”。

节能降碳持续推进,建成首座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发布全国首个金融领域企业电碳账户管理规范,建立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管和问责机制,首次与甘肃签署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今年,青海将构建生态保护治理大格局,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高质量推进湟水“山水”工程,让“两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之路在高原大地越走越宽广。

万物生灵共家园

2024年是值得骄傲的一年。“‘生命鸟巢’守护三江源头生态和谐”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典型案例。青海完成了雪豹种群数量系统评估,这是我国首次完成大规模雪豹种群评估,也是目前全球正式发表的最大尺度雪豹数量调查结果。

2025年初首次监测到黑颈鹤、灰鹤等鸟类在青海省越冬,一只蒙古国环志的大天鹅连续14年在青海省黄河流域越冬。

如今的青海,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保护初期不足2万只恢复至现在的7万多只,藏羚羊由濒危降级为近危,普氏原羚数量从300余只恢复至34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