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APPLICATION FORM
活动报名
立即提交
ACTIVITY
报名热线
010-64201903
合力共筑绿色家园梦——“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 |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 发布时间: 2025-01-24 | 1510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我看到中国馆展出的中国人民为防治荒漠化所作出努力的图片时,我深受震撼,这体现了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卓越领导力。”《公约》副执行秘书梅萨说。

中国高度重视并科学推进荒漠化防治。40多年来,相继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为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三北”工程“全球500佳”奖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两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认为“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进入新时代,“三北”工程实施攻坚行动,打响了三大标志性战役。林草部门用系统观念和科学方法施策,以坚韧毅力合力攻坚,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让黄沙披绿装,让黄沙生黄金。

2024年12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卢琦因其在科学政策交叉领域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成为首位在该类别获奖的中国人。

在长达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卢琦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荒漠化防治事业,为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土地面积贡献了巨大力量。同时,在实施世界上最大的造林项目、建立荒漠生态研究网络和伙伴关系,以及促进多边合作以遏制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先英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徐先英,自1985年治沙专业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奋战在治沙一线,从事科研及管理工作。他主持完成项目30多项,获得专利22项,筛选抗逆性沙地造林树种,研发防风固沙技术和新型治沙装备,推广治沙技术面积20多万亩。

与徐先英一样,宁夏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唐希明,内蒙古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李显玉,分别在“三北”工程一线从事治沙科研工作34年、41年,业绩俱佳、成果颇丰。

中国加强荒漠化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令世界印象深刻,中国人民艰苦卓绝、久久为功的防沙治沙故事深深打动世界。

中国自然保护行动有力,备受关注。从大熊猫繁育到候鸟迁飞,从湿地保护到生物灾害防控,从国家公园创建到国家植物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旋律在弘扬。

4年前的云南15头亚洲象“北移南归”,让人记忆犹新。亚洲象群自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至昆明,再南返至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时1年零5个月,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大象所到之处,各地均采取“盯象、管人、助迁、理赔”等措施,给大象“让道、引路、补给”。亚洲象之旅,弹奏出了最和谐、最动人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