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建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努力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加快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重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大熊猫、朱鹮、藏羚、海南长臂猿、亚洲象等旗舰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明显增长,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
我国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近20年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40年保持“双增长”,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实施,中国成功地将许多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变成了绿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表示,中国的案例是治理土地退化的典范。
中国方案把长远规划目标与有效方法措施相结合,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现代技术与传统知识相结合,通过积极行动让土地真正恢复健康。这些成功经验,不仅为中国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为全球南方国家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不只是在荒漠化领域,在共筑绿色家园梦的过程中,中国林草事业锚定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宏伟目标,不断探索实践,深化改革创新,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理念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三绿”并举、森林“四库”联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更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在举措上,确定了林业草原国家公园发展战略思路、政策机制,完善了组织动员、法律制度、支撑保障、国际合作体系,全面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林业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生态保护能力,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公平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中国走出了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
把中国林草故事讲出彩
2024年12月2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中国馆开馆,中国馆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是除东道国沙特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在中国馆,举办主题展,推出了展示我国防沙治沙方面的图文、视频及智能植树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同时举办16场边会,全面阐述我国防沙治沙理念、行动、技术、模式和成效。这是我国首次在境外展示宣介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