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花园城市 多彩京秋”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花园城市的建设进展,重点解读怎样建设首都特色的花园城市。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又是北京市推动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的开局之年。为明确建设一个怎样的花园城市、怎样建设首都特色的花园城市,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是全国首个出台花园城市规划的城市。全市出台了《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首都花园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和《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同时加快编制《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为推动花园城市建设,市委生态文明委员会专门设立了生态保护和花园城市建设工作小组,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围绕花园城市的空间布局,首都生态环境正在持续优化,推动生态建设由绿量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今年以来,开展山区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林下补栎200万株。再添大尺度郊野公园3处,在城区新增绿地200公顷,建设休闲公园15处、口袋公园50处、“生境花园”9处。为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积极推动国家麋鹿保护研究中心建设、“迎豹回家”等项目,谋划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完成种质资源库的规划设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沙海江介绍,花园城市在建设模式上更加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整个城市进行营造,由城中有绿向绿城融合转变。目前,全市推进街区无界开放、设施共享、功能融合,建设花园城市示范街区20处,实现街景与公园的无缝衔接。推动完成4个花园村庄试点建设,将绿化景观有机融入村庄街巷、庭院等生活单元。全市通过垂直绿化、彩化美化,聚焦道路空间建设城市画廊100条,营造风景如画的出行环境。各部门协同推动落实《首都花园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开展道路立体绿化,改善出行环境。推动“城市更新+花园城市”示范项目,把机器人带进公园,打造智慧花园城市,加强河湖水生态环境修复。
花园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群众绿色获得感。推动构建以“城乡公园—自然公园—城市绿道”为脉络的公园游憩空间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了161个公园的无界改建,改造提升了20处全龄友好公园,20处绿隔地区郊野公园功能得到完善,市民游园更加便利。精心打造“京华绿道”品牌,全市已建成绿道1515公里,159公里市级绿道建成开放,与80公里社区级绿道共同串联沿线公园、居住和商业区,打造百姓身边“最美的通勤路、安全的上学路、林荫的健身路”。坚持“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用生态文化活动丰富首都市民的绿色生活。从去年开始,围绕“春花、夏果、秋叶、冬鸟”,持续打造“花园四季”系列全民游赏品牌。同时,全市引入丰富业态,实现“园景”向“场景”转变。策划举办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与音乐、商业等跨界融合,打造花卉园艺新场景,激发消费活力,带动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