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树就是一缕乡愁,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文化。
古树是村庄的根,是村庄的魂。每一个从历史中走来的村庄,都会有一两棵古树屹立在村口,静静地守护着一方水土。是柏树、槐树,还是松树、银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古树凝结着历史光影,积淀着深厚人文。它们千年以续、枝繁叶茂,见证着村庄的变迁,承载着一代代老百姓深沉的期望……

白水县林皋镇古槐村的古槐
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的“活化石”、历史文化的绿色瑰宝。保护古树名木,在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多重价值不言而喻。陕西省是林业大省,古树名木数不胜数。近年来,陕西省创新发力,持续推动“古树+”落地生根,努力让每一棵古树名木“青春永驻”,为乡村留住一抹抹悠远而持久的“绿色乡愁”。
定期做“体检” 千年古树焕生机
时值盛夏,白水县林皋镇古槐村绿意浓浓。村口,一棵硕大的古槐遮天蔽日,遒劲的枝干苍劲有力,无声诉说着2000多年的光阴故事和这里的悠久文明。
一直以来,这棵古槐都是村里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在漫长的生长岁月中,它获得比同龄树木更为粗壮的枝干和更加蓬勃的生机,早已与村子融为一体。每到夏天,古槐绿阴绵绵,大伙围在树下谈笑纳凉,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棵古树见证了村子的发展,我们把它当宝树、母亲树。”抚着老槐树斑驳的树皮,古槐村村民郭忠民笑着说,“这棵树的‘年龄’,比我们村的历史还要长得多。”
站在树下抬头仰望,这棵古槐更显雄浑粗壮,绿色的枝干向天空延伸。树身上,一张写着树龄、树高、直径等信息的“身份证”一目了然:古槐树龄在2000年左右,约西汉时期便已植下。树高18米,直径6.2米,树冠冠幅600余平方米。1995年入选“全国百棵奇树”,202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确定为“中国十大古槐”。
“一到夏天,古槐长得更旺了,树荫遮出一大片阴凉,大人小孩都爱往这儿凑。”郭忠民张开双臂比画着,“就像我这样,得12个人才能把树身完全抱住。”
老树静默不言,却是一本会呼吸的“编年史”,见证着这个渭北小村的岁月变迁。让古树枝繁叶茂焕发新生机,让这部“编年史”更有故事更具价值,科学规范的保护举措必不可少。
这两年,在《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指导下,白水县林业局每年都会对老槐树进行定期“体检”,综合病虫害、水肥情况等及时更新保护方案。
“我们每年定期为古树进行健康诊断,制定保护措施,先后设立保护栏杆、增设6根支撑杆,随时修剪枯枝、死枝,防治病虫害。”白水县林业局局长杨建平说,经过精心呵护,古槐枝叶茂盛,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