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动态
当前位置:
立即提交
010-64201903
报名热线
活动报名
ACTIVITY
APPLICATION FORM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今年以来引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求进述评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 发布时间: 2023-08-10 | 6569 次浏览 | 分享到:

低碳转型逐“绿”前行,从区域、城乡到产业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印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始终坚守人民情怀——“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着眼下半年经济工作,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越是经济运行面临复杂形势,越要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擦亮发展的温暖底色。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今年保障民生所需、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河北廊坊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医务人员为入住老人测量血压(2023年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着力稳增长、补短板、增保障,以一系列务实之举惠民生、暖民心、强信心。

调整优化稳就业政策,抓好民生头等大事——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规模均创近年新高。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上半年仅人社部门稳就业政策就释放红利超1500亿元;启动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加快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进度……

2023年7月29日,“扬就业之帆,启梦想之旅”2023年宁夏(银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在宁夏(银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求职者(右)在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拓渠道优服务、保用工稳就业。上半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保持总体稳定。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老有所养是百姓高度关切的“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基层干部群众视频连线时提出,“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一个多月后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着力做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一次次重要指示温暖人心,一项项务实之举加速跟进: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29个城市已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首次明确老年人面临困难时由国家提供16个基本服务项目……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广东考察时殷切嘱托。

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惠及居民742万户;继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累计减负约5000亿元后,中成药首次全国集采启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民生关切,补齐民生短板。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7月7日晚,山东临沂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广场上,一场乡村篮球赛正在火热进行。近几年,垛庄镇建成文化健身活动广场90多处、乡村文化大舞台55个,村村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民业余生活大为丰富。

这是2023年3月27日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拍摄的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比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快建设“15分钟文化生活圈”浸润人民生活空间;鼓励“村BA”“村超”“村排”等基层体育运动广泛安全开展……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文经济“暖文章”加快书写。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

打开发展新天地——“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