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上半年经济指标中,一组数据引人关注——

在位于江苏常州溧阳的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进行电池生产(2023年2月16日摄)。常州市拥有锂电池电芯及配套生产企业120余家,动力电池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超1700亿元。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中国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

2023年6月17日,在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高效太阳能电池车间工作。该公司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是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无尘自动化生产线日产太阳能电池80万片。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 摄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累积,这是回稳复苏的印证,也是转型升级的足音。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如此强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处在回稳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在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坚持创新引领,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积蓄发展动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在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聚焦科技工作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这是2023年6月30日拍摄的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制氢厂储氢罐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顾煜 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今年以来,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让世界眼前一亮。

2023年6月28日拍摄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这是2023年6月6日拍摄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加快提质增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筑牢发展根基——
上海本地,提供由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西约200公里外的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宁波,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
产业体系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部署:“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聚焦薄弱环节补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加快经济提质增效。
上半年,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4.1%。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赋能效果明显。
推进结构调整,在全面绿色转型中增强竞争力和持续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两个多月后,6月7日下午,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的中环产业园。园区入驻的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企业竞相跻身国内、国际第一梯队,成为三北地区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走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

2023年3月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拍摄的光伏发电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站在屏幕前,习近平总书记细致询问沙漠里的那些大项目,红线、蓝线交织错落,勾勒出新能源发展的勃勃生机。
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7842万千瓦,占新增电源总装机比重超50%;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近3万种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碳排放平均减少了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