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鸥说,一些已经推行林长制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出“林区警长制”“林长+检察长”“民间林长”等系列新制度,形成了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强大合力,彰显出强大的制度优势,释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
他表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等都将作为林长制的重要考核指标,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任务。各地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特点和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科学确定林长责任区域,落实好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乡镇林业(草原)工作站建设,用好生态护林员队伍,做到网格化全覆盖管理。
“林长制是从基层的实践总结提升的,其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和需要。”关志鸥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把林草资源的保护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紧密结合起来。各地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科学确定林长制的分级设置、主要任务等,根据资源禀赋的差异,实行分类考核,不搞“一刀切”。
全力推动林长制落地见效
关志鸥说,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他表示,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从制度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和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推行林长制的主体责任。国家林草局将印发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指导推动各地建立林长会议、信息通报、工作督察考核等制度。各省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尽快出台或完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办法,明确林长组织体系,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
国家林草局将按照中央要求,制定督查考核办法,强化对省级总林长责任落实的监督考核,地方各级林长的考核结果要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关志鸥还说,各地要积极探索构建林草资源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建设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推行网格化、精细化资源管理。国家林草局将对各省林长制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协调解决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