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林果种植带动480多万林农年人均增收6400多元;广西林下经济惠及林农近1200万人,带动林农年人均增收3600多元;云南大理核桃种植覆盖全州967个村,综合产值180多亿元,带动37万农户就近就业增收……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一半以上。
籽粒饱满的枣庄石榴、脆爽清甜的大荔冬枣、金黄艳亮的砀山酥梨、汁水满口的延怀河谷葡萄……在经济林丰收节庆活动中,一个个地标性林果次第亮相,让人们一览丰收的壮美,感受收获的喜悦。
森林“粮库”丰富百姓餐桌,让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稳、吃得更丰盛。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粮库”,装着“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我国有几百种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发展森林食物,有利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
向森林要食物、要粮油。在大食物观的引导下,各地以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主要抓手,科学合理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扩大森林食物生产。
目前,已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49个、林特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7个。
林菌、林药、林蜂、林禽……森林食物生产模式日趋多样,森林特色食品、木本调料、木本饮料等新产品层出不穷,满足了市场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近2亿亩,产量1.9亿吨。全国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森林食品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发展木本油料,是增加国内食用油供给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以油茶、油橄榄、核桃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积1.8亿亩,油料产量968万吨。
油茶是我国木本油料的主要树种。2024年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的第二年。国家林草局印发加强油茶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将油茶新增种植和低产林改造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纳入国土绿化项目闭环管理,组织15个油茶主产区开展油茶落地上图。聚焦行动方案确定的200个重点县,扩大高产油茶林种植面积,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支持油茶扩面提产。全国全年完成油茶新增种植403万亩,低产林改造311万亩。
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库”。我国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到114.43亿吨,年碳汇量12.8亿吨。
碳汇,成为“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又一路径。
近年来,我国制定实施林草碳汇行动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方案,组织编制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碳汇、竹子造林碳汇等项目方法学,制定行业标准,开展林业碳汇试点……一系列措施相继推出,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促进林草碳汇生态产品真正实现市场化。福建省累计完成林业碳汇交易413万吨、6492万元,碳汇交易量、交易额持续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