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木材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我国累计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为铁路建设、船舶制造、煤炭生产、建筑和家具等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原材料,有效支撑了国家经济建设。
木标委制修订并发布的《原木检验》《原木缺陷》《原木材积表》《锯材检验》《锯材材积表》《锯材干燥质量》《锯材窑干工艺规程》《锯材气干工艺规程》,规范了原木、锯材的产品质量要求、干燥技术标准,服务原木和锯材的生产和销售,推动了原木和锯材产业高效发展。1997年以来,《中国主要木材名称》《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等国家标准相继发布,解决了当时进口木材和国内木材树种名称混乱、同种不同名的问题,有力促进了木材贸易健康发展。
红木产业、沉香产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木和沉香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是富民产业、文化产业。为统一红木和沉香树种名称,避免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问题,2000年《红木》国家标准发布后,规范了红木树种种类及其鉴定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红木资源、弘扬东方传统红木文化、规范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林业行业标准《沉香》发布实施,规范了沉香质量要求、鉴定要求、试验方法和判定原则,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标准支撑,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沉香资源、促进我国沉香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
防腐木和改性木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保护木材资源的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户外景观建筑工程、城市家具等应用场景中。木标委制修订并发布实施《防腐木材》《木材防腐剂》《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改性木材生产技术规范》《树脂浸渍改性木材生产通用技术要求》等44项防腐木和改性木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规范了防腐木材和改性木材产品质量和管理要求,有效推动防腐木和改性木材产业发展。
2009年,木标委结构用木材分技术委员会成立,正式开启结构材的标准化工作。发布实施了《建筑结构用工字梁》《木结构用钢钉》《单板条层积材》《正交胶合木》《机械应力分级锯材》等一批结构用木材重要标准,为我国结构材及现代木结构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牵头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 提升中国木材工业标准话语权
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是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影响力的关键。木标委牵头制修订6项木材国际标准,有效提升了中国木材工业国际标准话语权。
2014年,由我国牵头制定的ISO 17959:2014《实木地板的通用要求》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木材国际标准研制“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