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长沙来到常德,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
一场春雨过后,阳光格外温暖。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土特产品、饮食小吃、特色工艺品琳琅满目,古香古色又不失烟火气息。
沿着麻石板路,总书记步行察看河街风貌,进商铺、询物价、唠家常,不时同店主、游客、市民亲切交流。
街边,一名小伙子正在制作擂茶。陶钵里,一根山胡椒棒来回研磨,将生米、生姜、茶叶等食材捣碎混合,煮成当地招待客人的必备饮品。总书记走上前,观看擂茶制作。
小伙子告诉总书记,天下擂茶一家亲,无论是哪里的,都蕴含着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传承下去。”总书记说。
鸳鸯走马楼里,集中展示了常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观看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后,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人文与经济互促互荣,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这是湖南发展乃至中部地区崛起的应有之义。
“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历史文化,赓续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常德,因水而生、滨水而兴。沅澧两水穿行流过,汇入茫茫洞庭。
微风轻拂,水清岸绿。在常德河街,总书记来到穿紫河畔,听取当地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
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常德实施河湖连通、系统治理,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河湖沿岸的滨水风光带,成为市民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失已久的江豚、中华鲟、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回来了,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湖区周边居民收入也增加了。
“沅有芷兮澧有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独特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最佳名片。
自然人文,山川形胜,都是无价之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美丽中部”的明确要求,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和鄱阳湖、洞庭湖等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激发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
从《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一条条硬杠杠、实举措,到启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抓好落实;从确定“基层减负年”,到通报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下,一系列举措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关键之年,如何进一步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奋发作为?
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总书记此次湖南之行,又专门考察了农村基层减负情况。
在港中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子里,村党支部书记段德喜向总书记汇报了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我们村部最多的时候有38块牌子,现在只有12块了。”
总书记转身看去,只见港中坪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经济合作社4块牌子,清晰简洁。
牌子减少的背后,是基层承担的事务减少了。
段德喜告诉总书记,现在需要村里开的证明少了,原来最多的时候有20多项,包括死亡证明、出生证明等,现在多数都不用了,职能部门交办的事也少了。村干部手机上的微信工作群也从最多时的30多个减为现在的4个。大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了。
总书记点头肯定。他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湖湘大地奋勇争先,中部地区生机勃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