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意识提高了,用火也更加规范了,“火窝子”连续12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还成为全国唯一的村级代表,在2023年10月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召开的深化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推进会上介绍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
“应对春季森林草原火灾,不仅要压实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职责,更要确保防火宣传教育到户到人,切实筑牢火灾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司长杨旭东说。
科技赋能,推动森林草原灭火能力有效提升
大兴安岭是全国三大“雷击火”高发区之一,虽然雷击频发,但森林覆盖率高达87.7%的林海却能连续13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这得益于当地对科技助力森林防灭火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
大兴安岭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赵晓刚介绍,大兴安岭全域现有瞭望塔352座,固定检查站116个,固定管护站413个,直升机机降点80个,直升机取水池120个。“‘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确保林区一旦发生火情,半径80公里内能就近调度200至500人,确保‘打早、打小、打了’。”赵晓刚说。
有序高效灭火,离不开先进装备。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消防支队装备科科长徐延龙介绍,除了配备较为常见的5G卫星通信装备、无人机外,还配备了用于实时测量海拔、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的手持风速气象仪,用于夜间查看火场的红外热成像夜视仪,用于远程灭火的电磁远程灭火炮。“配备的新型特种装备,有力促进了灭火能力的提升。”徐延龙说。
据预测,4月份,河北东部和北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可能会出现高火险等级时段。“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将做好火源管控、隐患排查、群防群治等工作,采取包括地面巡逻、卫星、视频、飞机等火情监控手段,做好‘空、天、地、网’一体的火情监测,及早发现火情。同时,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抓住早期处置的最佳窗口期。”杨旭东说。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叶昊鸣、谢奔、唐成卓、徐凯鑫)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